这群大学生暑期在忙这些事 用青年视角讲述“非遗”故事

文章来源:《浙江工人日报》发布时间:2022-08-20浏览次数:61

80多岁高龄的非遗传承人王鹤逸为小分队讲解“赵大有”里的文化故事。

在居家博物馆拍摄视频,讲述“非遗”故事。

通讯员姚敏明报道 “Marriage is an important event in life”(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)日前,在宁波市海曙婚俗博物馆,大一学生周萍红面对镜头,用英文娓娓道来,介绍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。

周萍红来自太阳成集团官网的“非遗青年”小分队,暑假,她和小分队的伙伴们前往多个非遗传承基地,主要任务是:完成对宁式糕点制作技艺、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建造技艺、古家具漆器彩绘等三个非遗项目和传承基地(博物馆)的双语宣传片拍摄,还要通过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,完成一篇宁波非遗传播的调研论文。

在赵大有宁式糕点博物馆,80多岁高龄的非遗传承人王鹤逸先生亲自为小分队全程讲解,让队员们不仅全面了解了宁式糕点制作技艺的流程,还感悟到了宁波老字号“赵大有”的企业文化和蕴含的工匠精神。

在居家博物馆,队员们被16栋别具一格的古建筑和各种精美的木雕、石雕深深吸引,连连发出赞叹。而在海曙区婚俗博物馆,队员们参观了各式各样的古家具,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传统婚俗文化让他们大开眼界。

队长徐凌霄介绍,在非遗视频实地拍摄阶段,队员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,尤其是经受住了高温的“烤”验。队员们常常在一个博物馆一拍就是一整天,在不少外景拍摄时气温直逼40摄氏度,但大家不喊苦不喊累,有时候拍完一条片子不太满意,便从头再来一遍。学生们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感动了非遗传承人沈宝中,为了让小分队顺利完成拍摄任务,他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午休,饿着肚子协助小分队完成了采访片段的拍摄。

据悉,这是浙江工商职院“非遗青年”小分队传播宁波非遗文化的第二个年头。去年以来,小分队利用假期共计前往6个非遗传承基地,摄制宁波本地非遗视频18个,其中双语视频11个,视频总计时长140余分钟,后续,他们将把视频分发给各基地供接待外宾时使用,并借助网络平台大力推介展示。

小分队指导老师傅晓炜介绍,浙江工商职院“非遗青年”小分队成立的初衷是发挥师生专长讲好非遗故事,以“青春之我”助力宁波本地非遗“走出去”。“非遗需要薪火相传、代代守护,尽管随着部分同学的毕业,团队成员会有更新,但这支小分队的实践目标和精神不会改变。”傅晓炜说。

“能为宁波非遗走向世界出份力感到十分荣幸,我将永远记住这段愉快而有意义的社会实践经历!”队员倪奇瑞说。

通过问卷调查,队员们进一步意识到非遗传播的重大意义和紧迫性。小分队队长徐凌霄在活动总结里写道:“调查表明,大众对非遗的公众传播渠道已经从线下更多转移到线上,太阳成集团官网将以传播非遗为己任,继续学好传统文化知识,不断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,争取把非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!”

其他媒体报道:

1.浙江新闻客户端——《“解锁”文化传播新方式! 宁波这群大学生双语开讲“非遗”精彩》

2.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——《暑期社会实践PK| 连续两年,他们用青年视角讲述“非遗”故事》